第05版:“三改一拆” 十年蝶变

拆出新空间 改出新面貌

十年砥砺,嘉善不断演绎拆改新故事

  

  N晚报记者 邓雪珂 通讯员 戴雯雯 庄小娟 图片由嘉善县“三改一拆”办提供

  

  “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是浙江的承诺,也是嘉善的决心。

  自2013年“三改一拆”的冲锋号吹响,嘉善不断演绎着拆改新故事:群众获得宜居环境,产业获得转型空间,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里,一个个曾经影响城乡面貌的“疮疤”,正在蜕变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通过‘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为长三角一体化擦亮了绿色发展底色。”嘉善县“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452万平方米,完成‘三改’4470万平方米。”

  而在美丽山水和科学发展理念的激情碰撞下,嘉善也迎来令人惊叹的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乘法效应。陶庄镇两创中心、大云镇歌斐颂巧克力小镇、干窑镇新泾港嘉佑现代农业文化园、姚庄镇桃源渔歌风景线等多个工农旅完美融合的项目在这片蝶变的热土上“开花结果”,一个更加充满朝气、更具发展动力、更为美丽的嘉善亮丽绽放!

  

  拆改腾空间 转型促升级

  

  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低效用地再开发,搭建民生福祉新平台,是怎么都绕不开的话题。

  素有“溪中十八镇,柳溪第一镇”美誉的嘉善县陶庄镇,不产一块铁,却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废钢铁市场;没有钢铁资源,却有了蜚声国内的“钢铁小镇”之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陶庄传统粗放型钢铁经济已触到“天花板”,“低、散、弱”的发展状况使得经济效益逐年下滑,其污染也让这座原本风景秀丽的小镇蒙尘。

  面对新常态,如何引导经济转型升级?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陶庄面前。

  不破不立。陶庄镇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掀起了一场废钢铁市场综合整治风暴:腾退整治原三大市场经营户1200余户,拆除违法建筑、旧厂房110余万平方米,来换得新一轮发展良机。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陶庄借着腾退的土地开辟出产业新“绿洲”,一个总投资5.5亿元人民币、占地266.5亩的两创中心加速崛起,浙江唯一的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在此诞生,与上海钢联联合发布的“陶庄城矿废钢价格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

  在嘉善,还有许许多多有机更新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助力实现产业的“二次腾飞”。

  在西塘镇数慧云巷产业园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两年前,这里传统纽扣企业林立。大舜纽扣产业作为西塘主导产业之一,曾将中国纽扣之乡、国家级纽扣标准委员会和国家服装辅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个“国字号”招牌收入囊中。光环之下,却有隐忧,耗能高、安全环保隐患大等烦恼不断涌现。

  转型势在必行!“我们腾退173家企业后,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构建‘研发在祥符荡科创绿谷、生产在数慧云巷’的协同模式,未来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带动产业投资20亿元以上。”西塘镇“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怀道,“我们正加速打造‘三生融合’的长三角智创小镇展示窗口,进一步承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发展红利。”

  在魏塘街道,里姚公路两侧借着产业升级的东风,也迎来了新生。兴建的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依托嘉善的地理位置和地处重量级产业集群的优势,重点聚焦发展以智能传感器产业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半导体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智能传感谷”。

  ……

  如今,嘉善正以“三改一拆”为破题之举,积极推动厂房改造空间重塑,“腾笼换鸟”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重新激活产业共富造血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拆改释红利 乡村展新颜

  

  “三改一拆”,改字当头,拆是关键。拆和改都是要惠及群众、造福百姓。

  对于这一点,嘉善姚庄镇横港村的村民深有体会。

  深秋时节,漫步横港村,遥望是田畴如画、沃野锦绣,眼前是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江南水乡风情扑面而来。但谁能想到,多年前,这里还是众人眼中的“脏乱村”。

  “搁以前,做民宿或农家乐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当时村子里乱糟糟的。”横港村寻味农家乐的老板娘马冬梅感慨道。在2013年之前,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养殖生猪、湖羊和种鸭。但养殖业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村民所想就是发展的动力。十年来,通过“三改一拆”,横港村大刀阔斧地开展生猪退养、腾退“低小散”企业、拆除废弃蘑菇棚、整治房前屋后乱搭建等,拆出了发展空间,也带来了绿色发展动力。

  生态蝶变引发经济裂变。横港村发展起融休闲养生、民宿度假、农耕体验于一体的旅游项目。“环境好了,来玩的人多了,我们的钱包也跟着‘鼓’了起来。”马冬梅笑着说。

  “三改一拆”行动让嘉善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演了一幕幕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沪杭高速大云出口下来,不到15分钟就能到达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放眼望去,一幢幢充满欧式风情的城堡式建筑以及沿途的花海美景,让人很难相信这竟是一家工厂。

  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家产能落后的耐火材料厂,随着生产的停滞、工厂的荒废,这里逐渐成为“低小散”企业的集聚地。嘉善乘着“三改一拆”的东风,在淘汰拆除“低小散”企业的基础上,对老厂区进行全面改造,并引进歌斐颂巧克力项目,逐渐将该区域发展成为全域旅游的生动缩影。

  “我们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创建要求,坚持走‘旅游+’特色之路,重点培育与甜蜜小镇主题相关的工业旅游、文创旅游、休闲旅游、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从而实现‘以旅游集聚产业、以产业支撑旅游’的发展目标。”大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巧克力的甜蜜已融入经济发展,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

  如今,嘉善正以“三改一拆”为发展纽带,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工作,让乡村留得住人、载得动乡愁,环境和美、产业和融的和美乡村美好图景正变为现实。

  拆改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拆违改建既要百姓满意,也要和其他配套工程有机结合,发挥1+1>2的效果。

  几年前,嘉善枫南村与上海枫泾镇交界处的枫南金三洲地区,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违法建筑随处可见,废品垃圾泛滥成灾,环境极其恶劣。

  2015年,嘉善惠民街道对枫南金三洲地区的“垃圾滩”开展了集中整治,利用一周时间,累计拆除二层以上楼房3处,平房、彩钢棚、垃圾点、废品收购点79处,涉及违法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并于2021年开始建造“上海之窗·智慧科学城”月牙公园。

  经过改造,这块空地摇身一变成为村民们喜爱的公园。“公园很好看,里面还有各种健身娱乐设施,天气好的时候,我的小孙子就爱来这儿玩。”望着公园美景,居民陈阿姨乐呵呵地说道。

  “即拆即清、应耕则耕、应绿则绿、应建则建”,十年来,嘉善坚持把“三改一拆”与拆违复垦、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改造、拆违增绿、拆违添景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拆促改、拓展空间,优化环境、惠及民生。

  干窑镇的三仙路,就是见证这座小镇十年巨变的一条历史长廊。

  十年前的三仙路,道路狭窄、交通拥堵、房屋老旧、两侧“低散乱”;如今的三仙路,通过“腾笼换鸟”以及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等方式,变得宽阔平坦,秩序井然。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道路两侧小区和高楼林立,凤桐港沿岸建起了绿廊和河滨公园,串起城乡美景,擦亮了“幸福底色”。

  阔步前行中,伴着铲车的轰鸣声,嘉善处处发生着“美丽改变”,老旧危房被拆除,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居民们对这样的城市改造颇为认可,纷纷感慨道:“改得好!原来家里住的‘老破小’现在焕然一新,还能在家门口逛公园、逛绿道……”这或许就是“三改一拆”的意义——城市得发展,群众得实惠。

  

2023-11-20 拆出新空间 改出新面貌 5 5 南湖晚报 content_182890.html 1 3 十年砥砺,嘉善不断演绎拆改新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