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比赛的起源要从公元前490年发生的一场位于马拉松镇的战役讲起。当时,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激战,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茨一接到统帅的命令,立即向首都出发,胜利的喜悦和强烈的爱国心激励着他奋力奔跑。
结果,这个血战刚罢的战士竟一口气跑了42公里的路程,满身血污的他跑到雅典广场,高兴地喊道:“我们胜利了!”说完他就倒在了地上,人们围上来看时,他已停止呼吸。菲迪皮茨实在太累了,他带着胜利的微笑永远地休息了。
为纪念这个爱国壮举,一位法国雕塑家于1881年塑造了富有表现力的雕塑作品。塑像为一裸体青年,大步跑着,右手拿着桂冠,象征胜利;左手捂住胸口,表示精疲力竭。
受到该作品的感染,法国科学院院士米海尔·勃来尔在1895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光复工作开始之际,致函奥运会的发起人顾拜旦男爵,提议举行以“马拉松”命名的长跑比赛,以纪念这位可歌可泣的牺牲者。于是,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了马拉松赛跑。
马拉松标准距离是如何确定的?
马拉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现代马拉松比赛的标准距离并不是从那时就确定的。最初的马拉松比赛距离各不相同,直到1908年伦敦奥运会,才确定为42.195公里。
为什么是这个特殊的数字?这是因为当时英国皇室希望比赛从温莎城堡开跑,并将终点设在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皇家包厢前。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原本的马拉松距离被调整至42.195公里,并在1921年被国际田联(IAAF)正式确立为标准距离,沿用至今。
除了42.195公里,还有哪些马拉松比赛?
虽然马拉松标准距离是42.195公里,但根据不同跑者的需求和赛事组织者的安排,马拉松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半程马拉松、超长马拉松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赛事。
半程马拉松是全程马拉松的一半,21.0975公里。它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挑战自己但又不想一次性跑完42.195公里的跑者。半程马拉松的完赛时间通常在1.5小时到3小时之间,适合有一定跑步基础的人。
迷你马拉松通常是指5公里或10公里的比赛,主要面向跑步新手、休闲跑者以及青少年等人群。许多马拉松赛事都会设立迷你组别,让更多人可以参与。
超级马拉松是指超过42.195公里的比赛,常见的超马有50公里、100公里,甚至一些超长耐力赛可以达到250公里以上!常见超马赛事有:两洋马拉松,全长90公里,是南非著名赛事;撒哈拉沙漠马拉松,250公里极限挑战;UTMB(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170公里越野赛,横跨法国、意大利、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