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陈培玉
通 讯 员 王振浩
本报讯 有人在钉钉群里喊你领取5000元补贴,你会心动吗?相信很多市民会抱有怀疑态度,甚至脱口而出“是诈骗”。如果喊你领取补贴的人是你的领导或是其他单位熟悉的工作人员,你的警惕性会不会大大降低?如果对方还发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通知和办理流程,你会不会想要试一试?
别试,这就是诈骗!目前嘉兴已有人上当受骗。大家遇到这类“好事”请保持警惕,可咨询当地人社部门或是跟单位人事部门等进行确认,以免冲动之下被骗。
近日,海宁市海昌街道的小丽(化名)发现自己的钉钉聊天列表多了一个“工资补贴”的群聊。点进去一看,某单位工作人员发了一个word文档,内容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的一个“补贴声明”,称即日起可以办理薪资补贴,申请成功后可领取5000元补贴。
小丽觉得钉钉都是实名认证的,而且对方还有文件佐证,就根据文件的指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开始进行申领,输入了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预留手机号、密码以及验证码等信息。没想到“补贴”没等到,却等来了2000元的扣款信息。小丽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赶紧报警。
在海宁盐仓工作的小朱(化姓)也遭遇了类似的诈骗。4月1日那天,小朱看到钉钉上有一条未读信息,点进去一看,原来是单位领导新拉了一个钉钉群,群里都是同事,还有一条关于“工资补贴”的操作流程链接。既然是领导拉的群,小朱觉得真实性不用怀疑,便扫描工资补贴界面的二维码,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和手机号、验证码等,结果被扣款5000余元。后来小朱才知道单位领导的钉钉号被盗了,骗子就设下了“美好陷阱”。
海宁市公安局反诈民警解析了此类“套路”:骗子通过植入病毒控制钉钉,将头像改为政府工作人员或者公司领导等,拉群后发布“领取补贴”的声明,让受害人扫描文件中的二维码,进入虚假官方小程序或网站,并填写个人信息,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相关信息表明,除了“工资补贴”“五险一金补贴”“社保补贴”,这两年还出现过“经济复苏津贴”“个人劳动补贴”等骗局。为了以假乱真,骗子会伪造国家部委或地方有关部门网站并设置飘窗,让大家点击进入填写个人信息。
请大家记住,真正由人社部门发布的通知,不会让参保人提供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遇到类似情况,大家应第一时间向单位核实,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不明二维码,更不要随意透露验证码等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