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606班 李欣悦 指导老师 陆昱浩
自然,宛如一部雄浑壮阔且神秘莫测的史诗,是孕育生命活力的温床,是构筑我们生存环境的根基。我仿若被一双温柔而有力的大手轻轻包裹,深切体悟到它的美妙与神奇,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感。在与自然日复一日的相处、交流之中,我逐渐摸索出独属于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它无声却又震耳欲聋的语言。
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所笼罩,耳畔,树叶沙沙,似在低声呢喃。平日里光芒万丈的太阳,此刻却好似一个调皮的孩子,悄无声息地隐匿了身影,故意和世间万物玩起了捉迷藏。忽然,一滴滴雨点打破了这份略显沉闷的平静。起初,它们像是天空中飘落的零星音符,转瞬之间,便化作了无数透明的精灵,在空中肆意地旋转、跳跃、绽放,而后又凄美地陨落。这雨幕,仿佛陷入了无尽的循环,无穷无尽,让人不由得心生一种空灵之感。这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给原本就不安分的沙沙声注入了更为激昂的节奏。风声、雨声、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奇妙的自然交响乐,奇怪的是,这般嘈杂的声音交融,竟不让人感到丝毫厌烦,反而有一种别样的和谐。
我静静地聆听着这自然的奏鸣,心中不禁想着:“自然,它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烦恼?此刻,它又在思考着什么呢?”正思索间,我与朋友之间的矛盾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原本平静的内心瞬间被苦恼填满。然而,在这哗啦啦的雨声中,我却感到冷静,思绪也愈发清晰。刹那间,我豁然开朗,或许,只要我们足够细心冷静,世间便没有什么难题是无法攻克的。我抬起头,望向天空,不知何时,雨点已渐渐稀少,太阳重新回到了它的岗位,将乌云驱散到两边。此时的天空与那场大雨毫无关联,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我不禁在心底暗自揣测:“它,是不是也想通了呢?”这场雨,真可谓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顺利地化解了心中的难题。
隔天清晨,我去看望我养的小花,却惊异地发现它低垂着头,一副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的模样,仿佛一个生病的孩童。“它是不是生病了呀?”我心急如焚,赶忙找来一个小架子,小心翼翼地想要将它支撑起来,我的双手因为紧张和担忧而微微颤抖着,可无论我怎样努力,小花依旧耷拉着脑袋,不见丝毫起色。“哎呀!”慌乱之中,我不小心在小花的茎上划出了一道小口子。“完了,我是不是弄疼它了……都怪我太心急了!”我满心自责,轻轻抬起小花的头,这时才赫然发现,花盆里的土早已干裂成一道道缝隙,就像干涸的嘴唇,在无声地诉说着对水的渴望。我赶忙用手接了些水,小心翼翼地倒入花盆,一遍又一遍。之后,我又用泡沫块轻轻地扶起小花,希望能给它一些支撑。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没过几天,小花便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出艳丽的花朵。它亭亭玉立在花盆之中,宛如一位刚刚及笄的少女,眉眼含春,顾盼生姿,让人忍不住驻足守望。看着它娇艳的模样,一种成就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种喜悦是如此纯粹、如此真切。从这件事中,我深刻地吸取了教训:遇事切不可心急,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妄图走捷径,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无论是变幻莫测的天气,还是毫不起眼的植物,它们都像是一本本蕴含着无尽智慧的书籍,所以,千万不要小瞧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或毫不起眼的小事,它们蕴含的力量,足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点亮我们的心灵。
非遗之美,世代相传
N602班 董佳乐 指导老师 王新宇
古韵悠悠,非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智慧。它们不仅没有消逝,反而以更加多元的形式续写着新的篇章。这份传承的力量,让文化之树常青。
我从“浙”里走来,漫步在我的家乡干窑,迎面而来的是历史厚重的气息。在这干窑老街的古朴气息之中,感受着这座小镇独有的韵味,而让我最震撼的莫过于那些独具魅力的古窑墩,沈家窑与我有过许多交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分别是砖雕课程、演讲。
我初次与窑文化的交集发生在三年级的时候,这项文化传到了校园中,那时的我如愿参加了学校的砖雕课程,在学校的砖雕课程中了解到了沈家窑,让我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有了很深的认知。在课堂上,第一次看到了那些从沈家窑拿过来的砖,看着那些砖,我联想到了那些工人辛苦烧砖的样子。我被眼前的砖吸引,这些四四方方的砖散发着独特的气味。老师的声音突然响起,“同学们,你们看见的正是窑砖,我们可以在这些四四方方的窑砖上画上自己的家乡,画完后会将它们挂在墙壁上。”我们拿起颜料刷,不知从哪儿下手,生怕一个不小心画错了,这一块块的窑砖是那么珍贵,那一刻,我仿佛与这片土地、这门手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联系。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上了六年级,那时我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在小学阶段我常常会参加学校里的演讲比赛,也常常会得到奖,因为这次的演讲比赛只有一个名额,这也是我小学阶段最后一次演讲比赛,对我来说十分的重要,所以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这一次演讲比赛的主题是“我从‘浙’里走来”,我将窑文化与历史故事串联起来,用演讲的形式向观众展示这项宝贵的非遗。
在比赛前,我十分紧张,我一次次地练习,试图将那厚重的历史融入到我演讲的每一个字里。有时我会在夜幕降临之时,来到沈家窑,站在那片被窑火照耀的土地上,想象着工人们在这里辛勤劳作的场面,他们对窑文化的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终于在无数次的练习后,我站在了舞台上,面对着台下的观众,我以热情而饱满的演讲,向大家展示着我们干窑的窑文化,讲述着沈家窑背后的故事,讲述着我与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当我结束演讲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有许多的文化被遗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少年怀揣着对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勇于探险,不懈追求,就能让这些文化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