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快乐老年

风华,在基层文艺大舞台上展现!

  N晚报记者 王卫国 通讯员 朱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家住南湖区新嘉街道穆河社区的张卫红,是原嘉兴市越剧团国家三级演员,工小生,师承徐派,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的嫡传弟子,她的唱腔高亢热情、华彩跌宕,主演大戏作品有《红楼梦》《追鱼》《孟丽君》《桃花井》《红丝错》《五女拜寿》等。

  张卫红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嘉兴市戏剧家协会会员。

  张卫红家里珍藏的满满一柜子各类比赛奖牌,见证了她长达43年的越剧演艺之路:嘉兴市第二届越剧小百花会演小百花奖、首届全国越剧“徐派”戏迷邀请赛银奖、第七届长三角“顾锡东戏剧艺术”越剧票友大赛金奖、全国首届“梅花杯”戏曲网络电视大赛专家评审银奖……

  与传统角色不同的是,张卫红演的是潇洒倜傥的越剧小生。贾宝玉、北地王、张珍……无论是落魄书生,还是帝王将相,在她的演绎下,无不性格鲜明、凌厉飒爽,给戏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机缘巧合遇伯乐 名师出高徒

  “老妈是越剧徐派的‘粉丝’,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小就迷上了越剧。”说起从艺经历,张卫红清晰地记得每个细节。

  1980年,张卫红13岁。嘉兴市越剧团招收演员,当时有1000多人报名,最终录取了13名,因为嗓子好、身段好,她年龄未到便被破格录取;1981年,作为团里6个尖子中的一名,到湖州培训一年,每人排了一个节目,她排的是折子戏《宝玉哭灵》。

  1982年初,嘉兴市越剧团到上海卢湾剧场演出越剧大戏《仁义缘》,按惯例邀请了一批沪上资深越剧名家观摩,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和王文娟也在受邀之列。

  一个剧团真正的实力,必须通过一部大戏来体现。所谓大戏,指的是时长3小时以上、参演人数超过30人的大型舞台表演。

  张卫红回忆:“当时嘉兴市越剧团到上海演出的这出大戏,时长距3小时还差15分钟。为了弥补这个‘空当’,团里决定由我在正戏开始前,先演《宝玉哭灵》暖场。想不到,徐玉兰看了我的表演,当即让我们团长把我叫过去,说我嗓子条件好,不过不少动作是错的,年龄小,心理状态没有把握好。第二天就让我到她家里亲自教我。”

  第二天,张卫红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徐玉兰的家。老师把《宝玉哭灵》做一遍,接着让她做一遍。意想不到的是,张卫红状态极好,徐玉兰夸她有悟性,是个唱戏的好苗子,她们之间有缘分。第二年,张卫红正式拜师徐玉兰。

  梅花香自苦寒来 “金嗓子”是这样练成的

  “我从小热爱戏曲,再苦也是享受其中。”聊起往事,张卫红陷入回忆中,“1980年被破格招进嘉兴市越剧团时我才13岁,带我们练功的是一名京剧老师,每天雷打不动练习两次基本功,每次三个小时,对于年幼的我来说真是苦啊,好几次都想逃回家,但是唱戏是我从小最喜欢的事,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严苛的训练,回报给张卫红的是扎实的基本功。

  1985年,张卫红参与演出的第一部大戏《孟丽君》上演,她饰演其中皇帝一角。当年18岁的张卫红人生资历尚浅,要女扮男装演皇帝,一个风流倜傥且内心复杂多变的人物,浮于表面的模仿只会显得“油腻”,挑战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把握好这个角色,张卫红熟读了上百遍剧本,用心揣摩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光是练习角色的眼神变化,就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演出最终大获成功,张卫红玉树临风的皇帝扮相也“一炮而红”,被誉为嘉兴市越剧团的“金嗓子”,走南闯北演出都有一大批“粉丝”追随。

  重返舞台 为繁荣群众文艺贡献光和热

  也是从1985年开始,张卫红开始排练《红楼梦》《追鱼》等大戏,在嘉兴本地和周边地区演出。

  然而,正当张卫红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的时候,由于多种原因交织,越剧受众市场却越来越萎缩,观众大量减少,剧团也开始走下坡路。2005年嘉兴市越剧团宣告解散。

  此后的整整10年,张卫红跟着丈夫忙生意。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卫红时常自问:自己挚爱的越剧艺术就这样荒废了吗?是不是太可惜啦?物质生活富裕了的居民群众,对传统戏曲的热爱之情可是丝毫未减呀!

  “平时我也会刷抖音,很高兴看到现在的不少年轻人开始关注越剧,正像我小时候那样!”张卫红说,“传统剧种、曲目这种‘奶奶辈儿’的爱好,如今为何能吸引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像《新龙门客栈》等新剧目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归根结底,还是源于画面和辞藻的精美、个性化的凸显,再加入充满时尚元素的表现形式,让越剧这一‘老剧种’契合了年轻人的需求,从而引发了‘新共鸣’。”

  2015年,张卫红决定重返舞台,重整旗鼓,从此她经常参加市、区、街道的文艺演出。

  2016年,张卫红被秀洲区文化馆选聘到油车港镇成为了一名文化下派员,负责镇里的各种文艺活动。

  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2016年8月,作为文化下派员的张卫红为油车港镇的戏曲爱好者开设了戏曲形体课,近30名爱好者在她的指导下进行基础性的压腿和踢腿练习,让爱好者们切身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张卫红一直认为,形体学习虽然只是戏剧课程的入门基础,但想要学好,需要坚持不断地练习。

  文化下派员,张卫红一干就是6个年头。

  2016年开始,张卫红花了整整4年时间,在油车港镇带出了一支红麟戏曲队,作为一个公益性演出团体,巡回演出几百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2019年获得嘉兴市秀洲区首届基层优秀文化团队公益微创投评比一等奖。

  退休后的张卫红除了排练演出外,还致力于开班教学,在社区、学校,带出了100多个学生,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70岁。

  “我见证过嘉兴越剧艺术辉煌的时代,也经历过剧团的衰落和解散,对我来说,越剧不只是个爱好,早已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的人生因戏而精彩!”张卫红感慨道。

  如今,张卫红一直活跃在民间组织的越剧舞台上,她受邀于一些民间文艺团队,一年中有170多天在舞台上演出,经常送戏下乡,除了表演越剧,她还擅长快板、小品等艺术形式,以喜闻乐见的表演回报观众,为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2024-10-30 5 5 南湖晚报 content_225004.html 1 3 风华,在基层文艺大舞台上展现! /enpproperty-->